电影《三贵情史》:对“暗箱”传统的回归和拓新
原标题:《三贵情史》:织绮梦于暗箱
作为视觉文化研究的焦点之一,“暗箱”不仅同摄影机器的发展休戚相关,更框定了观察者的场域、形塑了主体的观看位置、方式与效果,使其成为乔纳森·克拉里眼中,被“圈限”的、去身体化的主体。基于暗箱模型的不断演化,摄影机成为了传统胶片制作时代电影表征现实的“中心”,为观众提供了建构性的、“遮蔽”物理与感官经验的影像内容。
原标题:《三贵情史》:织绮梦于暗箱
作为视觉文化研究的焦点之一,“暗箱”不仅同摄影机器的发展休戚相关,更框定了观察者的场域、形塑了主体的观看位置、方式与效果,使其成为乔纳森·克拉里眼中,被“圈限”的、去身体化的主体。基于暗箱模型的不断演化,摄影机成为了传统胶片制作时代电影表征现实的“中心”,为观众提供了建构性的、“遮蔽”物理与感官经验的影像内容。
华语奇幻电影《三贵情史》(2023)之所以令人耳目一新,不仅是它对“真爱”的重提,更重要的是它对“暗箱”传统的回归和拓新。电影讲述了王三贵在天神的“真爱赌约”下,为了打破“诅咒”,踏上寻找真爱之旅的故事。
电影既未打造传统神话以唤起观众的文化意识,也不聚焦于社会热点来牵动他们的关切与推理,甚至一些奇幻电影中常见的“时空穿梭”“身体互换/变形”等概念,在片中也未被调用。导演刘斯逸所做的,则是直接继承了乔治·梅里爱的幻想传统——化银幕为舞台,邀请观众踏入摄影机运动所虚构的、“很久以前”的童话世界,从而好好地“梦”一场。
在这个童话世界中,观众被预设以上帝视角“总览”一切,而天神们则坐在“电视机”前,以人间的悲欢为赌注。个体角色又分别望向自身的回忆与梦境……“观影”行为或者说是“目光”本身,使得电影生成了三重嵌套的视觉空间,这之中,作为观察者的天神、个体角色与观众对于所见之景的介入程度又都相对有限。即使是惯例中被认为拥有“法术”的天神们,也只约定了三贵之旅的游戏规则——凡他亲吻之物必然熟睡。然而,三贵的命运如何,绝大多数时候,他们也只能等待摄影机的信息给予,并深受其情绪控制。在这种情况下,观察者的主体失权,才形成了赌约本身的戏剧张力,并再次强调了“暗箱”的运作机制。
导演以摄影机立法,在这个封闭且自洽的视觉空间中展开了关于真爱的讨论,期待那些被“功绩社会”所束缚、感到倦怠的人们,能够看到和体验被遗忘或否定的感性内容。她将真爱描述为“能够打破诅咒的神力”,并用三贵与三个女性的相遇,来诠释“爱”的方方面面。鱼鱼试图通过解除三贵的诅咒来成全自己的“公主梦”,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拉康式的“自爱”。霞姐曾混淆了“粉丝之爱”和“恋人之爱”,直到“痛失所爱”并失眠了十二年后才意识到其真谛。婷婷身上则汇聚了对爱的懵懂和勇气,以及思念本身的绵长……
电影中,爱无定型、无定性,唯独以一种感性的逻辑统摄着一切。诅咒与祝福、甜蜜与痛苦、离别与重逢、有限与无限等看似对立的概念,既描述着爱的不同表现,也因爱而蕴含着同一性。为了强调这一点,导演甚至在收束之际,赋予了爱“突破暗箱神话”的可能。笃信真爱的风哥,以“否”入赌局,最终得其所愿,形神湮灭于绚烂的火烧云——用死亡与霞姐重逢。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在这里成功实现了身份对调,何尝不是爱之影响下“合乎情理的不可能”的实现呢?
不过,对于当下的观众而言,要进入并认同上述的童话叙事逻辑,沉浸式体验一场有关爱情冒险的成人童话,需要具备一定的童话题材艺术作品的知识背景,才能对影片氛围有所了解,并将自身对童话的想象缝合进去。要明确的是,电影气氛并非观众自身情绪的外溢与化生。基于格诺特·波莫的研究可以将其定义为,当观众携带个人记忆、情绪与风格化的影像内容“相遇”时,共同生成的、在场的、混合的情调空间。
《三贵情史》的童话氛围,主要依托于“夕阳”“古着”等要素外扩。先看导演对夕阳的使用:第一重,暖黄的光晕常常镀于影像之上。第二重,粉紫色的烟光于天幕翻涌,乃至绽出比烟花更盛大、惊艳的奇观。实际上,对夕阳之美的自发注视,已成为银幕外都市人的新“仪式感”。注视和随之而来的停顿,代表着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,依然保持着对审美和梦幻的向往。所以,导演在《三贵情史》把机械装置、视觉特效和客观真实充分联动,生成了夕阳的不同模样,并配以深情、充满故事感的音乐,旨在进一步放大这份憧憬、延长这份注意力。可以说,透过夕阳所营造的如童话般的氛围,观众的感性知觉被激活了。
而“古着”则凸显了《三贵情史》的年代氛围,并形构出童话的物质表征。一般认为,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服饰可以称之为“古着”。它们对于经典元素的开创,以及在具体实物上体现的质感、故事感,令复古爱好者着迷不已。导演或许期望能用古着,把《三贵情史》的观众带入一类模糊的、向记忆和想象呈现的“缺席”,并用距离及其衍生的怀旧意味,弥散出一种并非遥不可及的梦幻质感。
行文至此,《三贵情史》两极分化的口碑,以及它遇冷的票房似乎也找到了解释。“于暗箱中织梦”是导演建构文本影像的基本逻辑。这一核心概念和创作方法,其实也对隐含观众如何感知故事氛围、认同相关符号进行了预设。可惜的是,悖于社会心态的内容主旨、虚幻夸张的故事世界,以及过于风格化的氛围设计,增加了《三贵情史》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,并直接造成了接受者的“分野”。并非所有人都愿意重温爱的神话,并非所有人都对夕阳和古着有着特殊的情愫……我想,这正是有人愿自暗箱入梦,沉湎于影片所提供的温情与浪漫,而有些人却主动拒绝、或者说无法入梦、进入这一童话世界的根本原因。(作者:石宇宸 周碧玉)
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bslnjkcyxh.com/54323.html